欢迎您访问betway88必威手机网页版网站!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岩井俊二:谁都可以拍出电影的时代已经来临

发表时间: 2024-04-11 03:34:09 作者:Betway88必威下载

  由澳门文化局与银河娱乐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澳门国际短片节圆满落幕,并于3月29日举行闭幕颁奖典礼,当中Gunnur Martinsdottir Schluter执导的《海鸥来过的Cafe》(FAR)获得最佳短片大奖,黄美玲执导的《刘海》荣获澳门单元大奖。

  稍早之前,本届短片节的焦点影人岩井俊二还参与了《夏至物语》(2023版)的映后交流活动。凹凸镜DOC也很荣幸,群访到了岩井俊二导演,并对他的纪录片作品《3.11后的朋友们》提出了疑问。

  主持人:各位下午好!今天我们会和岩井俊二导演谈一谈电影的创作,最后我们有15分钟的Q&A时间,下面我们欢迎岩井俊二导演。

  《夏至物语》是我大概28、29岁做的一套作品,绝大多数都是30年前的一套电视剧作品。因为去年就和AiNA THE END一起拍了另外一套电影,我相信很多粉丝都会知道。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罕有、很少见的,一个完全翻拍自己作品的一部作品。

  主持人:导演讲到这个是1992年的remake,我想请问导演,在这次remake当中是想完成些什么呢?创作的素材或者是器材也不同了,1992年用菲林,现在是用数码拍摄。

  岩井俊二:当年也不是说用菲林,因为如果用菲林remaster也应该简单很多,但因为当时是用video去收录,当时的video其实很小个,要再印出来画质应该是不堪入目的,虽然现在有AI技术有可能可以将当年的作品做得更好让大家看到。但是比如说这部作品用4K高画质,那倒不如完全去重新拍一部新的高画质的作品给大家看。加上一起拍摄的新演员都是年轻人,想和年轻人去合作。而且也不止是这一套,可能还有别的我本人也仍然想再翻拍的作品,相信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呈现给大家看。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这部短片的女主角AiNA THE END也是《Kyrie之歌》的女主角,想请问导演,这部短片的remake和这部长片是同一年出现的,创作上的先后是怎样的呢?

  岩井俊二:的确是想宣传《Kyrie之歌》这套电影,希望尽量可以有更多人去影院支持那套电影,但我是在那套电影上映前一两个月才决定要做这个remake,的确是想提高大家对那套电影的好奇心去做了这部作品。

  主持人:在这部戏里面,我们觉得氛围设计得很丰富、很特别,还有声音,包括最后那首歌也很动人,想请问导演是做了什么很特别的设计去达到这种氛围?

  岩井俊二:首先讲到音乐,当年拍1992年的版本时,因为普通电影有很大的自由度去选歌,我也是由自己的CD里面去选出来。尤其这次是Moon Riders乐队的歌,当年用了,这次也用了。当年用完之后我有另一个作品找了Moon Riders的领队去拍一个作品,听起来他就说你当年用了我的歌,我说对啊,然后我们就做了朋友。这次去做这个作品时,我也有再次找到这个乐队,不过很可惜,有两个乐队成员已经离开,但是剩下的乐队成员就重新灌录了这个作品,用在这次的短片里面,因为当年的作品里面用到的歌这次不能用。这次有一个主題曲,是我大学时候就一直清楚自己想拍一个和夏天有关的题材,当年大概想了一首歌,这次去做这套电影时就突然想起当年想的melody很适合这个作品,所以就把当年的melody放到新的《夏至物语》里面。

  主持人:其实在岩井导演的作品当中,声音不仅是音乐,包括人物独白,包括环境的声音比如蝉鸣,也是音乐的一部分,想请问导演这方面的设计,音乐感是否能帮您找到故事的节奏和讲故事的角度?

  岩井俊二:我自己觉得声音、音乐全部都是很重要的,因为无论影片的画面多大,但如果声音或者音乐很小,好像你进不了那个世界,所以基本上电影有一部分能够说是被这些声音支配着。

  主持人:不同年代的作品我觉得导演都可以发掘很多不一样的种类的美,可不可以请您讲讲,怎样去找到角色和演员之间很独特的配合?

  岩井俊二:选演员方面我感觉自己没有准则,主要是找一个可以感觉到作品的人去演,反而是选了演员之后我会花一些时间去想怎样去发挥演员最大的特质,怎样让他最发光的一面给到大家去看,我会花时间去想这一点。

  主持人:可不可以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说这次有《你好,之华》,或者《梦之花嫁》。

  岩井俊二:大家可能知道我的作品起承转合比较大,一开始会想演员本身的气质,如果他很自然地演戏时会是怎样的感觉,再加上配合故事展开的时候,我不希望演员做得太过,所以我就会想,如果是这个人怎样去演这部分的戏,这是我会最花时间去考虑的点。

  比如说刚才那套电影,大家会见到一个妹妹的角色,如果是一套普通的作品可能会变成一个普通的妹妹的角色,一个很配角的角色,但我当时就跟她讲,你当自己是主角去演,这样就发挥出她更大的演技,她演出来大家会见到她的表现。

  主持人:导演拍了很多部长片,但是一直都有拍短片,想请问短片这种形式对你有什么吸引力?

  岩井俊二:因为短片也有短片电影才能做到的世界,我相信这样一个世界是最吸引最有趣的地方,我会不断尝试。

  主持人:有一些导演就会说拍短片是为长片做准备,因为资源有限,所以要非常集中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去表达,想请问导演,在拍短片的时候,一个导演或者是新导演,最重要是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建立一些什么样的导演方向呢?

  岩井俊二:我拍的第一条短片是一个30分钟的电视剧,当时我有一个自己很想拍的故事,但是因为拍不了长片,所以就只有拍电视剧这个选项,那我就拍,也没关系。但是我觉得,无论是短片还是长片也不是很大的分别,主要是将你想讲的故事用短一些或长一些的方式去呈现出来,反而自己能去判断有什么去调整,这个也是拍短片的乐趣所在,反而这个自由我是很享受的。拍短片和长片都很开心很好玩,所以反而希望更多人去挑战拍短片。

  主持人:拍短片有时候难的地方就是选故事从哪里开始从哪里完结,因为有时长的关系,想请问导演,拍短片是去找一个完整的故事?还是找一个完整故事的核心来拍呢?

  岩井俊二:长度或者是故事怎么去讲还是以题材为准,每个题材都可能不同,但无论长片电影还是短片电影,都是要讲故事是发生了什么事,关于这一个故事去拍不同的东西。我觉得和音乐很相似,因为音乐有不同的小节,可能有4拍、8拍、16拍,由不同的拍子去组成一个音乐,我在短片拍摄的时候就觉得和音乐很相似,如果要举一个例子来讲就是好像音乐。

  主持人:您有很多作品是由短片到长片,比如说《烟花》、《花与爱丽丝》,想请问导演,这种将短片的故事发展到长片的过渡是怎样的?有没有值得分享的经验?

  岩井俊二:《花与爱丽丝》的短片和长片其实当时是一起拍出来的,所以当时已经很明确知道自己想表现一个怎样的故事给大家看,虽然大家是先看了短片之后再看长片,但当时拍的时候已经是想做到大家看短片以为是一个这样的故事,但原来看完长片才发现原来这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就准备了一个小惊喜。

  主持人:导演很多才多艺,写很多小说,画漫画,学美术出身,又作曲,还剪片,所以想请问导演,从文字到影像,一个导演是不是应该要多种才能?去理解多种艺术语言呢?

  岩井俊二:一开始我是画画,基本上由高中到大学,每一天我给自己的课题就是怎样可以画画画得更好,相信我画画的能力应用在之后的文学和音乐上面。我也相信练好画画对我的创作是很有用的,因为我觉得最快乐的地方就是见到每一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加好、更加成长、更加进步,慢慢去做好一件事的过程是我非常享受的,觉得非常愉快。可能大家在学校也会学画画,但是到最后有谁会继续画下去呢?当然通常都是感觉自己有天分、有趣、喜欢画的人才会继续画下去,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但是在我内心我发现好像我真的很适合做这件事,我真的有天分,我真的画得不错。我真的很想每一天都迎接一个比昨天更加有进步的自己,这个我相信是钱买不到的东西。如果有人问有什么是钱买不到的,我觉得是每天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你付出努力你见到进步,可能会花一些钱,但是钱未必能买到,所以很开心自己最喜欢去做,然后得到这个进步。

  主持人:导演真的很励志,对我们很鼓励。可不可以请您讲讲自己创作的习惯?因为有音乐,又写小说,有电影。

  岩井俊二:音乐很容易,只是按几个音,可能自己的灵感来了音乐就出来了。但是写作或者创作故事的时候一定不是那么简单,不是说动动手就能写出故事,很多时候都要靠做一些其他的事去吸收灵感,比如说我去散步。真的不可以急,因为急故事也不可能会发生,大家去做就会明白了,很多时候都是重复在寻找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好,故事不够精彩,不停去烦恼,去想怎样做得更好,我的日常就是去烦恼这些。但是大家别气馁,因为你持续去想,你一定能创造出好的故事,而且这样的一个过程非常好玩,建议我们大家去试,大家都能做到,希望我们大家可以去尝试。

  主持人:导演在《Kyrie之歌》讲了3.11大地震,之后《梦之花嫁》也讲了日本的代理文化,如果是比起90年代的日本文化,您观察到或者是特别关注哪些变化呢?

  岩井俊二:不同的国家流行的东西会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分享文化上的共识可能有一点难度。不过对于我来讲,1980年大阪的万博会对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非常深刻,因为在那之后的五年间,日本的文化变动和进化发生得非常快,我们吸收到一些刺激和灵感一直到现在都很庞大。大家可能知道庵野秀明导演,我和庵野秀明都很受到万博会那个时代的感染,甚至有些比我年轻很多代的新晋导演都会跟我们讲,就是你们这些大前辈还在拍戏阻碍我们,大家都只是讲你们老前辈的作品。当时这些文化的冲击让我们到今天还有很多自己想拍的故事表达给大家看,虽然现代有一些新浪潮。

  主持人:这次选的片《你好,之华》是围绕着信件去展开故事,请问导演会不会继续写信?信对于导演来讲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岩井俊二:当然我自己也知道今天哪有这么多人写信,大家用电话已经可以做很多事,的确信已经失去它的实用性。但是我觉得,首先以前不写信真的找不到人,再加上写信是自己亲手去写,再亲手去寄,这个过程很美好。也很感激有机会来到澳门和大家分享,也会收到不少粉丝写给我的分享,直接收到大家的文字内容,这不是一个普通人会得到的体验,所以我觉得自己拍戏,很感触可以做到这个,而且我觉得信是不会消失的。

  提问:五年前您来过武汉,我看过您的《你好,之华》这部片子,我最喜欢您的电影是《花与爱丽丝》,我想问您是如何深入女性的内心?拍好女性青春时期的悸动,缺爱,以及难言的爱意的内心的故事?以及关于您音乐的创作是如何获取灵感的?因为我看到这部短片您创作了音乐。谢谢!

  岩井俊二:我会在自己的脑中做一个虚拟的现实,我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幻想爱丽丝这个角色,也会去想我自己真正想呈现的画面是怎样的,先在自己的脑海中构思出整个世界,在拍摄的过程中我自己好像是每天都投入这个世界。这部戏真的很真实,我真正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甚至我拍完这部戏都抽离不了。之后有一个《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其实是我想要从《花与爱丽丝》“毕业”,不想再想这部戏,觉得要拍多一个作品才能让自己真正抽离,所以才做了这部作品。

  提问:导演您好,我想请问您有一部分作品都是由一些比较内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做主角,请问这些角色给你的吸引力在哪呢?还有怎样用影像和声音去表达这种孤独感呢?谢谢。

  岩井俊二:当然我不是说特别想拍那些人,而是通常在我的作品中有那些故事的条件发生就会有这一类型的角色出现,等于每一个人都会出现一些低潮的时期,或者每个人都曾经像那些角色一样,有一些不太顺利的日子,或者那一段时间没什么好事发生,可能人生很平凡,没什么特别,但是人生大部分的日子都是没什么特别的,如果每一天都有好事发生,反而你会不懂得感恩,因为你会习惯了。所以好事有时会出现就已经很足够,我反而是想描绘这些平凡的日子里面可能有一些东西是不能被取代的,或者是把一个平凡日子的故事也可以很戏剧性地描绘出来,这是我由年轻时候到现在都会给自己的课题,就是拍一些这样的故事。

  提问:岩井俊二导演您好,今天见到您非常激动,因为您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导演,您拍摄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每次看您的电影我都久久不能平静,您的电影在美丽的外表之下总是暗含着一些残酷和残忍的成分,今天这部也一样。但是让我意外的是,这部电影的结尾部分呈现了向上的基调,我非常想知道导演您为什么会安排这样一个有些出人意料的结尾?谢谢!

  岩井俊二:每套作品都有不同想呈现的感觉,我作为一个导演,去探究每一个作品怎样去呈现或者想带出什么都是我的工作。这部作品当年是1992年,我自己在一个研究室里面想了很多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也想了很多风格,到底哪个风格更适合我自己,我个人很喜欢现在这个方式。虽然时代久远我也想不起自己当时为什么会觉得这样是好,但是我记得自己觉得这样不错之后,朝着这个方向花了很多工夫,然后完成了这次的版本。

  主持人:本次是澳门国际短片节,有很多短片的观众和创作者,导演有没有一些话想跟这些短片的创作者或者观众分享呢?

  岩井俊二:我自己由做一个学生的时候已经很想拍一些作品出来,当时就自己去拍片,自己去冲片,当时没有什么人这样做,是很少见的。今时今日大家用手机已经可以做到这些,当年用菲林才能做的事现在可能用家庭的相机也可以做到,真的是一个谁都可以拍出电影的时代。大家只要做自己,去拍自己心目中想拍的故事,首先这个时代已经来临了,我也等待这个时代等了很久,可能喜欢电影的粉丝也是。不仅是看电影,你可以试着自己去拍,就好像看球一样,如果你自己试着去踢,你可能会更加明白踢球的乐趣,可能你做不了一个出色的足球选手,但你感受过那个乐趣,你所得到的味道会很不同的。今天你们可以用手机也拍出作品,大家由一个看电影的粉丝,变成一个参与制作的人时,相信也可以让电影界有更加蓬勃的发展,所以我很期待大家亲自试着拍出来,不用害羞,将你自己心目中的故事拍出来就可以了。

  凹凸镜DOC:导演您好,您是从创作短片进入影视行业,是什么契机让您从短片到拍摄长片?

  岩井俊二:从拍短片到拍长片是一步一步来的,当我拍了足够多的短片以后,我觉得差不多可以拍长片了,刚好有个工作机会,有投资人找我去拍摄长片,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一部长片作品。

  长片和短片最大的分别是,短片是有一个想法,有一个点子可以去拍出来,但是长片的话,只有一个点子是不足够的,需要构思电影的世界观,怎么去表达人物关系等等问题,很多东西要去构建出来的。

  岩井俊二:当时在日本,关于核电站的事故,由于3.11地震的影响,我们难以获取详尽准确的情报。众多新闻报道纷繁复杂,真假难辨,使得我们难以判断哪些信息是真实可靠的。

  很难得的是:当时日本电影行业,聚集了很多关注核电站事故的人,大家都想去看看到底现实是如何的,同时,我们也觉得要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做出一部影片之类的,于是就有了《3.11后的朋友们》这部纪录片。

  那段时间,我很深切地感受到,比起一个人做电影,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做这件事情,是非常的重要。我也从朋友们身上得到很多的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